這是一個糟心的話題。
過去兩年,光伏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,在爆發式增長之后,供需結構斷崖式逆轉,產能過剩,資本收緊,人員裁減,接踵而至。
光伏行業水深火熱,而儲能行業大放異彩。
對于光伏企業甚至光伏從業人員,擁抱儲能早已是戰略性安排。
關鍵是如何擁抱呢?
1、產品方面:從光伏產品到光儲系統
實際上,光伏下游產品當中,無論是組件,還是逆變器,都有介入并打造“光儲一體化”產品的天然優勢。
目前,晶硅產業鏈中的阿特斯,儲能已經成為第二增長曲線,晶科能源也誓要將儲能打造成為第二增長曲線。
在逆變器當中,陽光電源的儲能業務已經超過逆變器成為第一大主營業務產品,固德威則喊出了“源網荷儲智”的戰略。
無論如何,組件及逆變器等終端光伏產品企業,依靠現有的品牌、渠道和市場資源,拓展產品線,切入儲能領域,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選擇。
如今,隨著光伏走向市場化,儲能成本不斷走低,光伏的經濟性甚至可行性更需要儲能來來支撐。
換言之,未來單一光伏產品面臨局限性,只有通過光儲一體化才具備生命力。
從光伏產品到光儲系統,以前是可選項,如今已經是必選項,不入局,則出局。
2、開發方面:從光伏電站到光儲一體化
過去幾年,光伏行業迅猛發展,誕生了一批光伏開發企業,既有集中式光伏開發,也有工商業光伏開發,還有戶用光伏開發。
而這些光伏電站與儲能電站的應用場景高度重合,分別對應大型儲能(電源側或電網側)、工商業儲能和戶用儲能。
尤其在工商業場景,工商業光伏的開發商紛紛介入工商業儲能,同時還進一步打造“光儲一體化”或“光儲充一體化”,甚至源網荷儲、零碳園區和微電網。
在這些方面,陽光新能源、創維光伏和港華能源等都比較典型。
對于光伏開發企業而言,從光伏電站到光儲一體化,更多是依靠成熟的渠道及場景優勢,基于同樣的場景及客戶,提供更加豐富的解決方案。
136號文之后,新能源入市,光伏電站的“上網模式”面臨挑戰,消納為王,單純的光伏電站開發模式難以為繼,“擁抱儲能”的趨勢更加明顯。
3、海外市場:從戶用光伏到家庭儲能
海外戶用市場,更加典型。
海外戶用光伏,尤其是歐美市場一直比較成熟。近年,隨著海外家庭儲能的成熟,也為戶用光伏企業開辟了新的戰場。
一方面,光伏組件企業可以進入家庭儲能領域,比如阿特斯就打造了獨立的家庭儲能品牌;另一方面,則是光伏逆變器企業進入儲能逆變器領域,比如德業股份構建了光儲逆變器及儲能電池包的業務體系。
在戶用市場,光伏及儲能幾乎是孿生姐妹,天然搭檔,目前海外市場相對成熟。
如今,光伏及儲能行業迎來深刻變革,對于光伏企業尤其是光伏下游企業而言,如果不參與儲能,就真是OUT了,無非是如何依靠自身的競爭優勢入局罷了。